智慧社區建設重點任務,垃圾分類裝上“智慧大腦”
近日,民政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網信辦、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等9部門印發《關于深入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智慧社區建設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等。
《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構建起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智慧社區服務平臺,初步打造成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數字社區,社區治理和服務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方便群眾辦事。
近些年來,社會的發展帶來了生活垃圾的爆發性增長,實行垃圾分類既可以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同時對垃圾中的可回收資源進行回收再利用,也帶來更大經濟效益。垃圾,我們避之不及卻又每天在持續生產,而如果它被放對了位置,那或許就是“”。于是,垃圾分類“新時尚”開始走進千家萬戶。因此,在明確智慧社區建設重點任務上,智能垃圾分類有望提升回收的效率,減少環境污染。
讓居民“愿意分”“分得清”
通過稱重系統,實時記錄垃圾量,自動轉換積分,利用積分商城等,在線商品兌換或提現,實現收益實時變現,提高居民積極性;另一方面,運用視頻監控、智能圖像識別系統,實時監控。對居民錯誤投放和不文明行為抓拍、識別,即時在系統后臺上提示有錯誤投放行為。在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上,我們可以看到,回收箱機身自帶有垃圾分類宣傳海報等信息,回收箱只需要人臉識別或者掃碼,居民投放的可回收垃圾相對應的投放口就會自動打開。每臺回收箱都有玻璃,金屬,塑料,紙類等四種可回收物可供選擇,避免居民誤投誤放現象。并且,智能回收箱還帶有分類投放語音播放功能,對居民錯誤投放和不文明行為抓拍、識別,即時在系統后臺上提示有錯誤投放行為。
操作流程更(geng)簡便(bian),干凈便(bian)民(min)受(shou)歡迎
家有老人不會用高科技產品,該怎么辦?不用擔心,智能分類垃圾箱,不僅可以人臉識別,還可以刷卡二維碼識別身份,進行垃圾投遞。比如說粵能環保推出的智能垃圾分類設備使用了人臉識別技術,方便居民隨時投遞垃圾,記錄積分,減少居民亂扔亂倒行為,得到一定積分之后可以換取生活用品,或者直接得到現金回報,這樣直接鼓勵了居民的垃圾分類積極性,提升居民垃圾分類的參與度和認知度。智能垃圾分類設備的人臉識別功能,從用戶的投放體驗出發。居民不用帶卡與手機就可以完成垃圾分類投放,不改變原有投放方式,也不需要等待保潔員的指導就可以直接投放。
智能垃圾箱讓垃圾分類裝上“智慧大腦”,不僅能告別垃圾不能及時處理而帶來的異味,自帶除臭效果,大容量的儲存垃圾,還能對投放垃圾實行視頻全程監控。實行“全程監管”,防止“混裝混卸”,極大的確保了垃圾分類準確率達到幾乎100%,最后將數據上傳服務器,等溢滿在通知來進行收運。智能垃圾箱也有效地解決了生活垃圾分類設施短板和能力各方面不足的問題。
最近瀏(liu)覽:
相(xiang)關(guan)產品
相關(guan)新聞
- 粵能環保:推動企業垃圾分類成功的引擎 2024-09-05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