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與科技相結合,解決垃圾分類的痛點
根據《“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我國的生活垃圾處理以提高城鎮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人民健康為出發點,以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為著力點,補短板強弱項,著力解決城鎮分類和處理設施存在的突出問題。
“十三五”全國生活垃圾分類收運才達到50萬噸/天,粗略估計,截止2020年底,全國一年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僅有18250萬噸,僅實現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的七成分類收運。“十三五”期間,各地穩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積極開展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大力推行焚燒處理,進一步健全收運體系,推動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顯著提升,處理結構明顯優化,為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回顧“十三五”期間生活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
1. 現有收運和處理設施體系難以滿足垃圾分類要求。
2. 區域發展不平衡狀況仍然突出。
4. 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的管理體制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
“十四五”的規劃下,生活垃圾處理發展重點還是以“分類”和“收運為核心”,而生活垃圾處理的核心:分類授權,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
從“十三五”存在的不足到“十四五”的規劃可以看出垃圾分類收集,到末端垃圾分類運輸仍是當前的難題。垃圾分類固然需要強力推進,但不能僅僅停留在分類環節,而應該追根溯源,從垃圾產生的前端發力。在前端上實現真正的減量化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當垃圾分類與科技相結合運營時,可以有效的解決垃圾分類的痛點。
粵能模式,樹立垃圾分類意識
垃圾分類是一個全民參與的行動,每個人都是參與垃圾分類的一份子。但是這種大規模、片區式的舉動,往往存在難以整體統籌,具體跟進的弊端,所以在垃圾分類推進的過程中,經常會存在誤投誤放、分類不準確、違規投放等各種行為,由于監管難度大,始終難以全面管理。出現這些問題是由于居民分類意識不高,需要對居民進行長時間的意識宣傳教育。
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可以拉近與居民之間的距離,使居民主動自覺進行垃圾分類,養成良好分類習慣。在這一點上,通過分類投放,24小時實時監控督導,投放垃圾獲得相對應的積分,提高居民參與積極性等方面來統計實現精準的宣傳教育。
目前,從傳統的各種垃圾分類設施來看,前端收集的垃圾存在大量的混裝現象。因為有的居民進行了分類,而部分的居民并沒有進行分類投放,在收運環節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因為不管前端分的再好,最終還是一車拉走,投放端相當于做了無用功,最終垃圾分類只能形同虛設。前端分類的不到位,導致末端處理廠加大二次分揀工作,焚燒時對機器損傷也不較大。
因此,最好前端垃圾分類和完善收運體系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怎樣才能更好地解決當前所存在的問題呢?
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在前端的分類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在小區內投放定時定點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可以利用AI技術通過攝像監控設備對投放的垃圾進行拍攝并通過后臺軟件進行識別和打分,并把圖像和識別結果和居民信息上傳到后臺保存。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遠程督導,避免了無人在現場督導時存在誤投誤放的現象。還能利用積分兌換商品或者進行提現,提升了居民垃圾分類的主動性。不僅如此,通過發放二維碼垃圾袋對投放的垃圾進行溯源追蹤,確保前端垃圾分類的準確性。
智能垃圾分類收回箱有效地解決了傳統的收運車收運垃圾碰到的問題。回收箱裝滿垃圾時滿溢提示,利用智能化信息平臺,將收運時間、線路、垃圾重量、質量信息實時上傳,將整個收運過程置于平臺監管之中。有效地避免了垃圾混收混運,垃圾并未裝滿時而收運,減少資源浪費,在收運過程中能夠對垃圾投放質量進行識別,提升收運回收效率。
在垃圾處理體系中,前端分類、中端運輸、末端處理三個環節是緊密相連的,前端垃圾分類設施的配套不到位會造成末端處理工作的困擾,垃圾分類是一場持久的“戰役”。 智能垃圾分類,是未來趨勢,科技改變生活,改變垃圾分類的現狀,垃圾分類始于心,持之以恒在行,加入這場持久而艱巨的戰役中。粵能環保是您不二的選擇。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月圓人團圓,垃圾分類記心間 2024-09-14
- 《淄博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2023-12-12
- 因地制宜 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提質增效 2024-01-10
- 《開封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發布 5月1日起施行 2024-03-19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垃圾分類與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邁向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步驟 2023-12-29
- 垃圾分類產業,環保之路的金鑰匙 2023-12-14
- 山東威海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城鄉全覆蓋 2023-12-28
- 《漯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將于2024年5月1日施行 2024-01-02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