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垃圾分類模式全國垃圾分類典型案例之一
一、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時間節點:
2010年,杭州啟動垃圾分類工作
2014年提出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及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分類利用、分類處置的“三化四分”工作原則。
2015年,頒布垃圾分類地方性法規《杭州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
2016年,堅持從頂層設計、責任落實、源頭減量、城鄉統籌全域推進、設施和管理體系建設、宣傳氛圍營造等6個方面持續深化垃圾分類工作。
2019年,杭州市召開全市垃圾分類推進會,確定了以城鄉統籌全市覆蓋、能力建設持續提升、回收體系重構為重點的生活垃圾分類“杭州模式”。
二、堅持“三分三零”的系列組合拳:1、全程分類做到零填埋2、減量分類做到零增長3、強制分類做到零容忍。
三、積極落實“五通報五必罰”
1、五通報:
A、垃圾總量增長快、分類質量差的鄉鎮、街道、社區和村
B、垃圾分類推行不力的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
C、垃圾分類完成較差的學校和醫院
D、垃圾分類不到位的商業綜合體、超市、農貿市場、餐飲單位、小區
E、拒不執行垃圾分類、多次違法投放垃圾的住戶
2、五必罰:違法投放生活垃圾的;未履行生活垃圾管理責任的;將非生活垃圾混入生活垃圾投放的;違法收集和運輸生活垃圾的;違法處置生活垃圾的。
目前實現的效果:
全市共92個街道、98個鄉鎮、4700個居住小區、1951個建制村和公共機構、企業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創建省級垃圾分類示范區301個,市級垃圾分類示范區1193個。
據第三方調查統計,2020年,全市垃圾分類居民知曉率達99.1%,參與率72.6%,滿意率76.4%,支持率97.8%,信心率95.1%,獲得感85.7%,共建、共治、共享垃圾分類體系基本形成。
四、杭州市垃圾分類基本做法:一、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包括財政和法律保障
二、引導全民參與,宣傳教育不斷加強
三、堅持全域推進,示范引領
四、分類設施規范完備
五、源頭減量回收擴面
綜上所述,杭州垃圾分類模式經驗總結:
一、全域推進、全民參與
1、在覆蓋面上:做到了城市、農村全覆蓋,城市全部實現了集中投放。
2、在橫向聯系上:形成行業、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格局。
3、在縱向聯系上:形成以“人”為本,創新社會基層治理,通過物質激勵、精神激勵、信用激勵等措施,形成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二、保障體系充分:政策完善,政府資金充足。
三、居民的獲得感、認同感增強
讓市民在垃圾分類的過程中得到實惠,解決一些環境臟亂差的實際問題,把垃圾分類當作是居民提升生活品質的迫切需求,提升居民生活福祉。
因此,垃圾分類設備的規范完備也是起到至關作用,無論是智能還是非智能的設備,如果連分類的設備都無法完備的話,那垃圾分類終將會止步于此,我們就拿深圳市粵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生產、研發、設計、銷售的智能垃圾分類箱來說,無論是智能還是非智能,都是精益求精,從小小的螺絲到箱體的材料,都做到選材精良,還有設備的使用安全,采用了24V的安全電壓,更為保護居民使用安全,對于使用是非常簡單、容量操作,老人小孩都無障礙使用:有多達11種以上的身份識別,就算沒有帶手機和IC卡也是可以用人臉識別來進行投放的,不會讓居民拿著垃圾來回跑,這樣的使用體驗也是深受居民點贊,這樣提高了居民的垃圾分類知曉率與參與率和正確率,相信在垃圾分類道路上,這是很大的突破。
垃圾要分類,粵能是必備!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環保科技賦能,粵能環保創新垃圾分類解決方案 2024-07-26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價格分析 2024-06-06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
- 基于大數據平臺下的粵能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 2024-07-19
- 垃圾分類行業:前景廣闊,潛力無限 2024-08-21
- 垃圾分類設備生產廠家面臨的挑戰與痛點 2024-07-12
- 智能與非智能垃圾桶:功能差異與實際應用 2024-05-16
- 智能垃圾分類市場,大數據揭秘潛力無限 2024-03-08
- 塑料垃圾回收:構建可持續環境的關鍵步驟 202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