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能環保市場化思路解決智能垃圾分類的后續:科技賦能、開放場景,常態化制度
粵能環保市場化思路解決智能垃圾分類的后續:科技賦能、開放場景,常態化制度
作為城市治理的重要環節,垃圾分類關系到一流生活環境的打造,是現代化先進城市在品質提升中必須搞好的一環。
垃圾分類涉及政府、企業、社區、居民等多個主體,這項跨界性強的復雜課題能否順利推行,就不只是單純的經濟技術問題,深圳、上海等地的試點經驗也讓我們看到,出臺相關條例進入“強制”分類時代只是開始,如何將其制度化,在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各項環節建立常態化的管理模式與運行機制,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贏,是能不能提供可復制、可持續、可推廣經驗的關鍵。
如果以交運北潔(青島)環境有限公司中標的青島市市北區垃圾分類和環衛一體化項目為例來看的話,則會發現,在垃圾分類和環衛一體化專項行動中的常態化制度建設,其實解決的正是“改革創新”的后續問題。因為只有形成標準化、精細化、全鏈條的工作架構,才能將政策的貫徹落實為“日常”,將新打法、新路數落地為持續的工作方法,培育內生動力,應對風險挑戰。
在垃圾分類的投放環節,打造“四個一示范工程(一點、一線、一片、一面)”:每街道至少打造一處優秀的垃圾分類綜合集中投放點;每街道至少打造一條廚余垃圾分類、收運一體路線;每條街道至少打造 2-3 個示范小區形成一片;市場化10個街道全部打造成達標街道,形成一面。
目前10街道已打造了8種可復制、可推廣的集中投放點共30余處,分別是開放式樓院模式、商住樓模式、封閉小區普通模式、封閉小區中高端模式、四新平臺模式、五新平臺模式、公共區域模式和垃圾箱房模式;10街道共打造了市級示范小區共26個。
在垃圾分類的規范環節,制定“二種規范”:一是規范四分類桶點和二分類桶點收集容器的配置;二是規范居民定時定點投放。在四分類桶點分別安排分類指導員,每天早上 6:30-8:00,晚上 6:00-8:00 兩個規定時間段定時定點指導居民分類投放。
在垃圾分類的監督環節,設置“三個公開”:設置公告欄、公示欄、指示欄,公開收運信息,公開負責人信息,公開監督電話。
在垃圾分類的宣傳環節,倡導“六項常規”:常規化開展入戶宣傳;每月舉辦一場大型活動;每月舉辦二場中型活動;各街道每月至少舉辦二場小型活動;常態化開展“星火計劃”,培養垃圾分類志愿者講師;常規化開展對社區工作人員、物業管理人員、樓道長、志愿者、居民的培訓活動。
由交運北潔(青島)環境有限公司聯合青島市城市管理局、市北區人民政府常態化開展的“星火計劃”, 旨在為青島市搭建一套垃圾分類公眾教育體系,培養垃圾分類志愿者講師,實現垃圾分類公眾教育規模化、平臺化、常規化,讓垃圾分類這顆文明的種子像“星火”一樣不斷地傳播擴散,為青島市垃圾分類工作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也為青島市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嶄新動力。
從可復制經驗的推廣,到分類習慣循序漸進的養成;從前端分類到終端收運再到末端處理這一系列全鏈條的管理,看似繁瑣,但在市場化的運營邏輯下,卻有著異常清晰的思路:以大數據分析為導向,將智能設備與傳統分類相結合,實現有效追蹤溯源、真正實現分類和環衛一體化。能夠實現這樣全鏈條的閉環模式,其實最關鍵的就是支撐起一體化過程的技術。
垃圾分類全過程調度管理平臺,就是“智慧”大腦。這項技術上的創新,不僅可以實現全過程智能化大數據信息的實時采集,還可以與政府管理平臺進行數據聯通,實現大數據的實時共享支持。
數據能干什么?數據是一切算法的基礎元件。
它可以精準高效地優化成本控制:比如智慧環衛監管系統的車輛加油數據,前端對接油站,避免“公油加私車”,后端對接微信小程序與系統平臺配合,依照車輛里程、單次加油量等統計油耗,嚴絲合縫地管控加油、使用兩個環節;
它可以實時便捷地輔助作業流程:比如垃圾智慧收運監管,車輛設備通過RFID技術對垃圾桶所屬場所信息進行讀寫,信息上傳至后臺系統,配合視頻監控技術來確保每一個垃圾產生場所的產出都全部進入收運車輛無遺漏;
它甚至可以賦予硬核科技“人性”的溫度,比如重型作業車輛上的“盲區監測系統”,對疲勞駕駛、抽煙、接打電話、異常駕駛等進行全方位監測,為安全保障、為生命護航。
而數據的應用有賴于前期采集,智慧環衛的操作同樣需要依附應用場景。以科技力量賦能城市治理的青島,正積極推動智慧環衛、垃圾分類等多個應用場景的開放,促進更多科技資源與行業需求互動耦合,放大倍數效應。
相比于分揀工作,市民的環保素養、紀律自覺是更難紓解的難點。垃圾分類的全民參與、每個人要承擔的環保義務,只有長遠、持久的堅持才能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為了實現政府、企業、市民三個環節上不同的分工與配合,交運北潔公司在技術革新的基礎上,探索出了“及時反饋”的獎賞路徑。
與青島麗達購物商場深度合作,以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所獲取的積分線上、線下兌換商品;由深圳粵能與中國工商銀行聯合推出“工行粵能”格綠班聯名卡,實現全國首家居民綠色賬戶積分與網銀的自由兌換等手段,最大限度激勵市民廣泛參與垃圾分類,都是科技賦能下的大膽創新。
此外,公司以微信為突破口,以社區或小區為單位,由專人負責組建微信群,定期在群內發放積分兌換活動產品,統計兌換產品信息,設定兌換產品時間,后臺負責在規定時間內將產品送至社區或小區指定地點,由專人負責引導居民進行兌換。實現綠色APP點單、兌換、支付,社區、小區綠色銀行提貨體驗,線上線下雙向聯動,增加客戶“粘度”。
環衛與垃圾分類的高度融合,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餐館、網點門頭垃圾的應收盡收,智慧應用、綠色APP的運營調度……在技術與應用場景的不斷開拓中,這張織緊織密責任到人的環保之網,正在切實改善、提升著城市的美譽度、榮譽感以及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環衛工作、垃圾分類雖然瑣碎,但與城市生活的各方面休戚相關。一年多來,交運北潔正以“多勞者”的姿態承擔著越來越多的責任,配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在區域內獲得優異的成績;組織各分公司與餐飲單位簽訂餐廚收運協議,助力青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在百家公廁測評工作中,提報5座公廁全部達標;承擔市北區23條省級“深度保潔示范路”任務……
如何將市場化改革邏輯落實落地為常態化運行模式,用開放場景承接更多技術改造,青島正在給出更多答案。
上一篇:“五新”智慧平臺為大山寶城小區打造垃圾分類完整閉環2021-03-12
下一篇:老羅講分類(157):成功的垃圾分類只選擇粵能垃圾分類設備?,用技術創造、創新和創導成就自己,用優質服務成就客戶2021-03-18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
- 粵能環保:推動企業垃圾分類成功的引擎 2024-09-05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