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能模式是怎樣提高對垃圾分類認識的
垃圾分類,雖然實行了這么久,但是為什么還是會困難重重呢?一是因為末端處理技術的迷信:“總有辦法轉移”(眼不見為凈);二是對環境容量毫不在意:“總有地方消納”;三是不合理、不公平的利益分配:“總有人要更倒霉”,都存在這樣的想法及做法,就算是有再多的垃圾分類宣傳和教育都是無用之功。
在1986年,國家環境保護委員會提出:“我國城市垃圾治理遵循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的治理方針,即一直指導垃圾管理“三化”原則;有了垃圾處理技術路線的認識:衛生填埋是基礎保障;大力發展高溫堆肥技術;焚燒暫不考慮或只能有條件謹慎發展;重振廢品回收行業;提倡源頭減量和垃圾分類。
近年來,隨著我國垃圾分類工作已由點到面逐步啟動,全國46個重點城市均公布了實施方案,從部分先行先試城市的實施經驗來看,南京、蘇州、上海、北京等市開始將信息化手段應用到分類工作中,智能垃圾分類設備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所以推動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除了提升環保意識外,其實前端設備的選擇也是至關重要的。目前,我們國標垃圾可分為四類:餐廚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商家該如何選擇這四分類設備?粵能制造的“物聯網+垃圾分類房”,是您的必備選擇。
粵能制造的智能垃圾分類房不同于傳統的垃圾分類箱。是通過一定的激勵手段,引導居民正確分類生活垃圾。適用于居民小區和公共場所,是政府垃圾分類的主要產品,可按需求定制。采用整體裝配結構,可適用于-35~65的區域環境內使用。具有設備定位、語音提示、智能防夾手、智能稱重、識別等功能。居民只需對垃圾進行分類打包,通過二維碼或刷卡按照指引正確完成投放,設備將自動稱重并計算積分到居民賬戶中。值得一提的是,積分可以直接通過銀行提現或商場購物,是國內第一個解決了支付牌照的垃圾分類服務商;另外粵能已經擁有100多項技術發明和外觀zhuanli,十余項軟件著作權,遠超國內同行,引領著行業的技術標準。目前,產品覆蓋60多個城市,200多個項目,10大國內環衛公司有6家選用粵能產品,產品服務300多萬戶、1000萬居民,讓同行無法超越。
垃圾要分類,粵能是必備!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環保科技賦能,粵能環保創新垃圾分類解決方案 2024-07-26
- 綠色生活,從垃圾分類開始 —— 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 2024-05-27
-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踐行文明用餐光盤新風尚” --鹽田區開展“8.11光盤日”專項宣傳活動 2024-08-09
- 當垃圾分類遇上粵能智能垃圾分類房 2024-08-08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
- 基于大數據平臺下的粵能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 2024-07-19
- 塑料垃圾回收:構建可持續環境的關鍵步驟 2024-07-29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垃圾分類設備生產廠家面臨的挑戰與痛點 2024-07-12
- 垃圾分類行業:前景廣闊,潛力無限 202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