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太空,也別想逃過垃圾分類
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由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組成的“最帥飛行天團”,正式開啟了他們長達6個月的“太空出差”征途。航天員們在太空長達半年的生活,肯定會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他們是如何打掃之家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航天員在空間站
也避免不了產生“”
科學地進行垃圾分類
以保障艙內整潔
飯后
三位航天員
對廚余垃圾進行了分類
食品包裝袋
要放到專門的大袋子里
最令人頭疼的濕垃圾
也要另外回收
航天員們日常生活
肯定會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該如何處理?
都會像其他垃圾這樣放進專門的收集袋嗎?
先說液體。水資源在太空非常寶貴,而且又非常危險。因為空間站內處于失重狀態,水會懸浮在空中,而空間站內又存在大量的電子設備,接觸之后,后果難以預料。
對于水汽,空間站會利用冷凝系統將水汽凝結成液態水進行凈化再利用。空間站設有專門的封閉衛生間,里面有包裹式“淋浴間”可以手持噴槍(小水流)進行簡單的擦拭(原來只能用濕紙巾),包裹式“淋浴間”及時抽走水滴,進行收集,然后凈化再利用。
衛生間的排尿設備會將尿液直接抽走,經過專門的處理系統,旋轉蒸餾,冷凝收集,凈化再利用,包括電解制氧、二氧化碳去除,有可能飲用。殘留的尿堿濃縮液則進行壓縮打包。
尿液處理系統是由航天科工二院研制的,通常2小時的工作周期內,可以從6L尿液中提取5L蒸餾水,經過凈化后的水質高于我國《飲用標準》及《航天員飲用標準》。
較大程度的水循環與氧循環是長期駐扎的基礎,而且可以減輕天舟的荷載。最終,生活液體垃圾只剩下打包后的濃縮液。
為什么太空也要垃圾分類?
在太空的失重環境下
亂扔垃圾不僅飄起來會影響環境
懸浮在空中的食物殘渣或水珠
一旦被航天員吸入肺中
就會造成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空間站里
航天員會將所有垃圾收納入袋
最終帶回地球
這是航天員必須養成的生活習慣
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
垃圾分類,人人有責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產生垃圾,垃圾問題是我們地球人共同制造的,也必須由我們共同擔當處理好。做好垃圾分類,減少浪費、變廢為寶,用實際行動共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綠色地球。
解決垃圾分類,提高資源化回收利用率,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是最好的幫手。通過大數據平臺進行統一管理,在整個投放過程中,居民身份信息、投放時間、次數、重量、質量甚至違規投放行為都能被精準識別并實時上傳到信息化平臺,形成精準用戶畫像,為后續的精準溯源、精準宣教、分類工作改進、計量收費等提供數據支撐。投放之后,監管后臺可基于精準采集的居民投放行為數據以及通過視頻和圖片取證,24小時實時監控,不需要現場人員進行督導,降低了傳統垃圾箱的人工成本高等問題。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垃圾分類真的有想象中這么難嗎 2023-07-15
- 智能垃圾箱創新科技助力解決廚余垃圾難題 2023-11-22
- 老羅講分類 | 從秦皇的統一到現代垃圾分類:統一標準的力量 2024-02-29
- 廚余垃圾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及智能廚余垃圾設備的應用 2023-12-18
- 垃圾分類與智慧、無廢城市同步搭建,推動環境可持續發展 2024-01-25
- 《廣州市廚余垃圾就近就地自行處置辦法》正式印發實施 2024-01-03
- 全鏈條思維讓廚余垃圾“各得其所” 2023-06-30
- 被低估的智能垃圾箱,讓垃圾分類不用愁 2023-09-25
- 垃圾分類從配置垃圾分類容器開始 2024-01-12
- 異味重,廚余垃圾為何“破袋”后投放? 202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