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讓北上廣深談之色變的“環境問題”,有多恐怖?
什么是PM2.5
我們常說2.5超標,特別是天氣時,空氣中的大小顆粒物都會降低能見度,不過相比于粗大的顆粒物,細小的PM2.5降低能見度的能力更強。能見度降低了,我們看東西的時候就會受到阻礙,出現模糊,視物不清等等,還會阻礙光的照射。那到底什么是PM2.5呢?來源有哪些?有什么具體危害及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什么是PM2.5
PM2.5即細顆粒物,又稱細粒、細顆粒。是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顆粒物。
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絲粗細的1/20,能較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
PM2.5的來源
PM2.5的主要來源是日常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屬等有毒物質。
一般而言,PM2.5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機動車尾氣、燃煤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揮發性有機物。
指數標準
細顆粒物的標準,是由美國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為了更有效地監測隨著工業化日益發達而出現的、在舊標準中被忽略的對人體有害的細小顆粒物。細顆粒物指數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測控空氣污染程度的指數。
根據PM2.5檢測網的空氣質量新標準,24小時平均值標準值分布如下:
PM2.5的危害
PM2.5的主要成分包括:含碳顆粒(包括元素碳和有機碳,元素碳主要產生于高溫燃燒過程,有機碳則主要來自相對低溫過程的不完全燃燒產物)、硫酸鹽、硝酸鹽、銨鹽、重金屬等。PM2.5在空氣懸浮過程中還會進一步吸附空氣中存在的有機和金屬等化學成分、細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成分。
PM2.5會通過呼吸道進入肺泡,并沉積在肺部,同時這些顆粒物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是多種污染物的“載體”和“催化劑”,有時能成為多種污染物的集合體。他們在肺泡上沉積下來,會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損傷肺泡和粘膜,引起肺組織的慢性纖維化,導致肺心病,加重哮喘病,引起慢性鼻咽炎、慢性支氣管炎等一系列病變,對兒童和老年人的危害尤為明顯。
PM2.5預防
1、過濾法
包括空調、加濕器、空氣清新器等,優點是明顯降低PM2.5的濃度,缺點是濾膜需要清洗或更換。
2、水吸附法
超聲霧化器、室內水簾、水池、魚缸等,能夠吸收空氣中的親水性PM2.5,缺點是增加濕度,憎水性PM2.5不能有效去除。
3、植物吸收法
植物葉片具有較大的表面積,能夠吸收有害氣體和吸附PM2.5,優點是能產生有利氣體,缺點是吸收效率低,有些植物會產生有害氣體。
如果PM2.5嚴重,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1、霧霾天氣少開窗,最好不出門或晨練
2、外出戴專業防塵口罩
3、多喝桐桔梗茶、桐參茶、桐桔梗顆粒、桔梗湯等“清肺除塵”茶飲
4、少量補充維生素D
5、飲食清淡多喝蜂蜜水
6、深層清潔肌膚表層,清潔毛孔
7、盡量減少吸煙甚至不吸煙
PM2.5作為一個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各國的環境協會的重視,并提出了相對應的控制途徑和防治措施。最重要的還需要我們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從自身做起,并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環保行動,一起為環保作出貢獻!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是霧還是霾,還在傻傻分不清? 2022-11-30
- 關注霧霾污染,垃圾分類為城市守護好藍天白云 2022-11-09
- 減輕霧霾,垃圾分類在行動 2021-07-20
- 垃圾分類為城市守護好藍天白云 202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