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垃圾分類,實現雙碳和無廢城市環環相扣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國生活垃圾產量也迅速增長,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如果不對垃圾進行分類,實現對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就必須要再建更多的垃圾焚燒廠或垃圾填埋場,處理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否則現有的垃圾設施日處理能力已經遠遠跟不上生活垃圾日產生量。
現在垃圾的主要處理方法是焚燒和填埋。垃圾焚燒過程中會產生劇毒的二噁英氣體,污染大氣;垃圾填埋會產生毒性極強的滲瀝液,污染地下水源,而且會浪費大量的土地。而且由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對居住環境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焚燒廠和填埋場的新建項目越來越難得到周圍居民的認可,所以實行垃圾分類已經迫在眉捷。
建設“無廢城市”是探索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之一。要堅持“4可原則”,其中,“可見”指全過程監控,把所有廢物置于監管之下,徹底杜絕廢物無組織排放;“可減”就是源頭減量,緩解環境壓力;“可用”就是通過各種方法進行廢物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可消”就是最大限度消除廢物末端處理的環境影響。
“無廢城市”的建設將是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工程,更是一項全民共建共享的工作,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參與。從垃圾分類、低碳出行、綠色消費、光盤行動開始,踐行這些具體的綠色生活方式,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在為“無廢城市”的建設添磚加瓦!
實行垃圾分類和“無廢城市”的建設都是在為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做最大的努力,包括實現雙碳目標,都是環環相扣、緊密聯系的,做好垃圾分類是目前勢在必行的。
粵能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是指運用“物聯網+”等技術替代人工,通過智能化手段,對居民正確投放的垃圾進行自動稱重、自動計算積分、自動將積分返回居民賬戶、自動按不同檢索條件統計各類垃圾投放數據的一種回收系統。
政府部門使用粵能垃圾分類系統,可以實時考核垃圾分類的效果,了解居民垃圾分類的參與率、投放正確率和垃圾分類減量率等指標,同時可以監管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的全部流程,執法有依,獎勵有據,還可以減少垃圾分類的持續投入;不僅能提供智能垃圾分類設備,還能提供全套的垃圾分類方案,打造了垃圾分類可持續、可復制發展。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環保科技賦能,粵能環保創新垃圾分類解決方案 2024-07-26
- 垃圾分類行業:前景廣闊,潛力無限 2024-08-21
- 當垃圾分類遇上粵能智能垃圾分類房 2024-08-08
- 塑料垃圾回收:構建可持續環境的關鍵步驟 2024-07-29
- 垃圾分類設備生產廠家面臨的挑戰與痛點 2024-07-12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
- 基于大數據平臺下的粵能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 2024-07-19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