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對降低碳排放沒有幫助?這六大“碳中和”誤區,你踩雷了嗎?
2006年,《新牛津美國字典》將“”這一詞匯評入當年年度詞匯,獲選主要原因是因為“碳中和”這一概念由最初的環保人士所倡導的一項概念,轉變成越來越多民眾支持而且受到美國政府當局所重視的實際綠化行動。
近幾年,“碳中和”“碳達峰”也成為了一個大熱的話題。“碳中和”“碳達峰”突然爆火,讓很多人關注到了“碳中和”“碳達峰”,但是研究“碳中和”“碳達峰”概念的人并不多,更別說對“碳中和”理解透徹了,大多數人對其都有很多誤解,尤其是以下六大誤區!
誤區一 大量地捕集、利用二氧化碳
利用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技術,把生產過程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捕獲提純,再投入到新的生產過程中進行循環再利用或封存。但是儲存二氧化碳的工程復雜,成本高昂,不符合實際。
誤區二 風能和太陽能可以完全取代火電實現碳中和
風能和太陽能成本對比火電能更加便宜,因此有很多人認為太陽能和風能可以完全取代或電能實現碳中和,這個觀點是不完全正確的。一年中有8760小時,我國的太陽能每年發電小時數因地而異,全國平均大約在1700個小時左右,在小部分時候,使用太陽能會比火電能便宜,但如果全面使用風能和太陽能取代火電,那么就需要儲電,其成本會遠遠高于火電。同時,電網靠電池儲電是非常危險的。
誤區三 如果擁有大規模儲電技術,自然能源就能徹底取代火電能
人們以為有個魔術般的大規模儲電技術,認為如果儲能技術進步,風能和太陽能就能徹底取代火電。這個假設太大了,因為自鉛酸電池發明至今一百多年來,人類花了數千億美元的研發經費研究儲能,可從鉛酸電池的90千瓦時/立方米增加到今天特斯拉的260千瓦時/立方米,電池的能量密度并沒有得到革命性的根本改變。要知道,汽油是8600千瓦時/立方米。科學技術的突破不是沒有可能,但是只有發現了才能知道發現了。今天無法預測明天的發現。
誤區四 通過提高能效可以顯著降低工業流程、產品使用中的碳排放,就可以實現碳中和
能效永遠要提高,提高能效也很對,也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減碳路線。但是我經常問一句話,加入WTO這二十年來,我們國家的能效提高了還是降低了?我們能效提高了很多,但是碳排放的總量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增加得更多。我記得2000年中國的石油消耗大概是2點幾億噸,2010年大概是4億噸,到去年是7.5億噸。
誤區五 電動車可以降低碳排放
發展電動車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的石油不夠,以及霧霾等環境問題。但是,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分析看來,電動車考慮到電池生產過程中的排放,如果電網里的電大部分仍然是火電,電動車對減碳及全球氣候變化影響非常有限。
誤區六 可以把二氧化碳轉化成其他物品
有些人認為我們可以把轉化成各種各樣的化學品,比如保鮮膜、化妝品等等。這些要能轉化、能賺錢,可以去干,但是這些解決不了二氧化碳的問題。全世界只有大約13%的石油就生產了我們所有的石化產品,剩下的大約87%的石油都是被燒掉的。如果把全世界的化學品都用二氧化碳來造,也只是解決13%的碳中和問題。
要想實現碳中和,我們不僅面臨著技術問題,還面臨著平衡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系列綜合問題。就目前的技術來說,無論我們怎樣去努力,對于碳中和這一目標的實現所做的貢獻都只是有限的,攻克技術難題是我們急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推動垃圾分類模式駛入轉型快車道 2023-07-14
- 全國碳市場累計成交破百億,垃圾分類能減碳 2023-02-13
- 新機遇下的“垃圾管理者”相當于掌握了財富 2022-08-31
- 《浙江省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條例(草案送審稿)》公開征求意見 2023-10-04
-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印發《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 2023-09-04
- 文字實錄!國家發展改革委就生態文明建設有關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 2022-09-25
- 循環經濟:不同行業的潛在價值驅動力 2022-08-26
- 碳達峰中和標準建設頂層設計出臺! 2023-04-25
- 深入理解碳中和的基本邏輯和技術需求 2022-09-11
- 教育部印發《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202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