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監督我們垃圾分類的大媽已老去
國內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完善的法律法規只是促使分類的一部分,良好的整體氛圍,更多的是來自于全體市民的理解與支持,來自于所有生活在這座城的人們的守法和規則意識,來自于從前端垃圾收運到末端垃圾處置各環節運營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
各地的督導政策
為更好督促垃圾分類政策落地,上海做了一系列督導體系,在前端收集時,會委派社區大爺、大媽,對垃圾分類投放進行督導;因此,這才有了網絡段子:你是什么垃圾?
當然,這樣的督導,成本不低,可以看到上圖的政府購買服務詳情。 更有甚至,通過各項數據分析表明:
上海垃圾分類的督導阿姨,價值至少11個億
督導垃圾分類,固然是好事,在當下國情,讓國人從亂丟垃圾直接上升到垃圾分類投放,沒有一定的督導手段,是非常難以將這個事情落地的。
一但失去了監督:
督導服務的可操作性
實際上,督導服務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最終,還是要實現引導居民進行自發垃圾分類;但全國性的督導,在全國來說,實際可操作性并不強。
經濟考慮:
全面督導垃圾分類,資金力量必須雄厚,采用購買服務實現垃圾分類的人工督導,確實可行。但在很多二三線城市,垃圾分類的體系建立,就已經需要大量的財政資金支持,在中轉、運輸、處理方面,都需要較大的投入,資金已經捉襟見肘,真正能留給前端投放督導的資金,少之又少。
現實性考慮:
垃圾分類的督導員,大多為現代退休大媽、大爺,他們時間充裕,或者家底優厚,可以全身心來投入這項事業,用責任心與環保情懷來保證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然后從長遠來看,他們終究有一天會老去,而年輕人又很難以接受這項“工作”,而即將老去的一代人退休年齡與經濟實力或許都難以和現在的大媽大爺相提并論。
綜上所述,通過購買服務進行人工垃圾分類督導,并非一項長久的可持續性策略。
粵能環保的AI(人工智能)智能垃圾分類系統,助力垃圾分類引導監督,實現垃圾分類督導的長效性
目前,這款系統已經在青島市市北區某個大山寶城社區開始運營,工作人員通過部署幾路AI攝像頭和AI監管平臺就可以完成社區垃圾分類的監管和引導。并對垃圾分類投分進行評分。
有了這套系統,工作人員和監管部門不用跑現場查看,在后臺就能看得一清二楚。在這個有著“最強大腦”的社區垃圾分類AI監控平臺,清楚記錄了每個小區垃圾集置點的實時監控畫面,包括智能垃圾桶滿溢偵測和提醒、垃圾投遞行為24小時自動識別和記錄、垃圾投遞行為24小時自動識別和記錄、不規范分類行為報警、視頻圖片記錄留存和調取查閱等多個功能,而且非常方便取證,對于投放優秀的居民進行獎勵,對于屢教不改的居民進行處罰。
“垃圾分類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期內離不開強制手段的主導,要逐步培養居民垃圾分類的習慣和自覺分類的意識,人工智能技術將是替代人管理的很好工具”一位從業20年的專業人士表示,垃圾分類的主體是居民,但目前居民的習慣尚未養成,部分居民主觀意愿弱;而現行監管辦法投入的人力巨大,且效果有限;目前垃圾分類效果的好壞取決于政府監管力度。隨著大爺、大媽的逐漸老去,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主導的系統才是大勢所趨。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定時定點投放智能分類設備 2023-06-24
- 城市街道智能垃圾桶的適度配置——尋求衛生與美觀的平衡 2024-05-08
- AI督導技術在垃圾分類中的應用 2023-06-27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中央重磅文件,縣城鎮化建設全面推進,智能垃圾桶讓城鎮化更潔凈 2022-05-10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盤點智能垃圾桶帶來哪些革新? 2023-07-09
- 智能與非智能垃圾桶:功能差異與實際應用 2024-05-16
- 智能垃圾箱開門迎人、無異味的革命性創新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