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垃圾分類管理手段,應用智能技術強化監督
“沒喝完的珍珠奶茶應該怎么處理?”“沒吃完的湯面和一次性餐盒,屬于廚余垃圾、可回收物還是其他垃圾?”當前,在各省市,扔垃圾從一件“隨手的事兒”變成了“需要好好琢磨一下的事兒”。盡管大多數人已經意識到垃圾分類對資源回收利用和保護環境具有重要意義,但專家觀察,已有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的垃圾分類實踐還是表現出了一些結構性困境。
南京林業大學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共同發布
近日,南京林業大學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生態文明綠皮書: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報告(2022)》(以下簡稱生態文明綠皮書)指出,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未來首要解決末端處置問題。
“歸根結底,城市生活垃圾之所以難分,是因為分類的垃圾并未得到有效的末端處置。”課題組談及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未來出路,認為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問題,只有解決末端處置問題后,再通過前端源頭分類及創新管理手段、機制和理念,才能破解當前垃圾分類結構性困境。
專家建議,當前試點城市應加大對末端處置技術的資金投入,在探索出完備的末端處置技術之前,應分階段推進前端源頭分類。具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具有末端處置技術之前,主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并適當進行垃圾分類試點,以求探索成熟的分類經驗;第二階段在具備末端處置技術但不具備城市分類垃圾總量處置能力之前,有步驟地推進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確保分類后的垃圾總量不能超出末端處置能力;第三階段在具有末端處置技術和城市分類垃圾總量處置能力后,依托強制垃圾分類政策,配合有效的垃圾分類管理手段,穩步推進城市全民參與垃圾分類。
同時,該綠皮書建議,創新垃圾分類管理手段,應用智能技術強化監督。政府應當創新垃圾分類管理手段,逐步推進垃圾分類智能化,以形式多樣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替代垃圾分類各個環節的勞動力,以降低垃圾分類的人力成本,提升垃圾分類的效率。一方面,以推動居民深度參與垃圾分類為目的,應用智能化輔助軟件和設備,減少垃圾分類收集、運輸等過程中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以助力政府精細管理和實現社區精準治理為目的,應用“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實現分類用戶、分類設備、社區治理、政府管理之間的無縫連接,推進垃圾分類數字化管理。與此同時,由于人工智能具有“技術黑箱”“技術主觀性”等潛在風險,政府在應用垃圾分類智能技術強化監督時,還應加強風險防范,實現依靠智能化有序推進強制垃圾分類。
此外,該綠皮書還建議,有序引導物業參與垃圾分類,探索購買垃圾分類社會服務。充分發揮社會文明引領作用,提升居民垃圾分類責任意識。
來源:中國青年網
粵能智能垃圾分類亭
粵能Ai智能分類督導系統,是利用AI、物聯網、人臉識別、行為識別等技術形成的“互聯網+”智能垃圾分類終端,具有視頻采集、AI識別、語音交互等功能。
它通過AI人工智能的算法,對居民的行為進行7×24小時監管。以AI智能完全取代人工督導,從根本上替代了傳統的垃圾分類督導,不僅極大的降低了人工成本,還從根本上提升了垃圾分類的效率。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粵能環保:推動企業垃圾分類成功的引擎 2024-09-05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