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綠色、科技、可持續、更是向未來的垃圾分類粵能模式
2022年2月4日,全球矚目的中國北京2022年冬奧會盛大開幕,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開幕式上的垃圾分類元素,在課堂上有一位老師在引導學生們如何做生活垃圾分類,孩子可以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可以影響整個社會,垃圾分類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都需要盡責做好垃圾分類。
是如何體現的呢?綠色、、可持續、向未來,垃圾分類也是如此,關于垃圾分類的討論,其實焦點在于個人成本效率和社會成本效率之間的計算。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我們很少注意到,但是我們產生的垃圾往往包含了各式各樣的內容,僅憑經驗,人們在分類投放的時候難免會出現偏差。比如說沒喝完的珍珠奶茶怎么投放?網友給出的答案是:先把奶茶倒干凈,再把珍珠倒到“濕垃圾”的智能垃圾分類設備中,然后把杯子扔到“干垃圾”的智能垃圾分類設備中,最后把杯蓋放到“可回收垃圾”中。這種復雜程度,簡直讓人不敢再喝奶茶。
幸運的是,得益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先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垃圾分類的智能識別變得精準高效起來。智能垃圾分類設備也許就是垃圾分類困難現狀的解決之道。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各大城市對環保的重視程度和財政投入力度不斷增強,使人工智能應用于垃圾分類領域有了新的發力點。伴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更新升級,垃圾分類及監管等過程中自然也少不了智能垃圾分類設備的幫助。居民通過智能垃圾分類設備,智能分辨垃圾種類,而且垃圾處理廠也能智能分揀可回收物品,在后端政府還能通過大數據分析,智能監督垃圾分類實況。
比如說粵能環保推出的智能垃圾分類設備使用了人臉識別技術,方便居民隨時投遞垃圾,記錄積分,減少居民亂扔亂倒行為,得到一定積分之后能過換到生活用品,或者直接得到現金回報,這樣直接鼓勵了居民的垃圾分類積極性,提升居民垃圾分類的參與度和認知度。
智能垃圾分類設備的人臉識別功能,從用戶的投放體驗出發。居民不用帶卡與手機就可以完成垃圾分類投放,不改變原有投放方式,也不需要等待保潔員的指導就可以直接投放。承軒智能垃圾分類設備的設計師以人為本,將用戶人臉賬戶信息保存在設備本地,既考慮用戶體驗又考慮安全性,不用擔心信息泄露,讓居民更好地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
這就是一個綠色、科技、可持續、更是向未來的垃圾分類模式。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揭秘智能垃圾箱,告別傳統,擁抱未來 2024-02-26
- 重磅發布 | 粵能2022新品發布會即將舉辦,會帶來這些高科技新品 2022-09-13
- AI人臉識別智能垃圾分類箱人臉信息安全性 2022-03-25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2022北京冬奧會,是怎樣“綠色辦奧”的?我們一“碳”究竟! 2022-01-10
- 智能垃圾分類房與可持續發展 2023-09-29
- 粵能智能垃圾房,垃圾減量與回收的新方向 202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