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塑料開始“入侵”人類胎盤!垃圾分類刻不容緩
是人類用科學創造了一種“永恒”的材料,它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使用之后又想把它徹底扔掉。這似乎是不可能的,它沒有“離開”,每一塊曾經被創造出來的塑料仍然與我們同在。
2020年12月23日,據“科學警告”網站報道,科學家們首次在人類嬰兒胎盤中發現了微型塑料顆粒。據悉,當時有6位孕媽參與了這項研究,其體征及胎兒的健康均無任何異樣。可是當科學家利用拉曼顯微光譜時,卻在四個胎盤中檢測到了12塊5至10微米大小的微塑料顆粒。
研究過程中僅對每個胎盤中約4%的部分進行了分析,這表明微塑料在胎盤中的總數會更多。”研究人員表示,參與研究的胎盤中,胎盤的胎側、母側以及胎兒發育的羊膜中,均存在塑料顆粒,這也意味著,胎盤的所有部位都存在微塑料碎片。更令人震驚的是,研究人員表示若在胎盤中發現了塑料顆粒,那么胎兒的體內,可能也會出現同樣的物質。
研究人員分析:由于被檢測出來的塑料顆粒,是經過染色的紅、藍、橙、粉顆粒,所以懷疑這些10微米的塑料,可能是來自包裝、涂料、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然后被母體吸收或吸入體內。10微米約合0.01毫米,也正是因為它足夠小,才能隨著數量、時間隨著人體血液進入到孕媽的體內或胎盤中。這種日積月累的傷害,將會影響胎兒正常生長、基因,甚至破壞寶寶正常的免疫系統。
這些年,人類丟進大自然的垃圾,正在以最可怕的方式,悄悄地“報復”著人類。在當前環境面臨重重的壓力下,垃圾分類刻不容緩。對于個人而言,少用塑料制品、節約用水、做好,這些倡議每天都在被提起,即便反復呼吁著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但是環境惡劣的速度我們仍舊追趕不及。
如此巨量的垃圾,因處理不善,已經付出了沉重的環境、健康代價。全球每年約有800萬噸塑料垃圾流入海洋,這些垃圾加起來可繞地球420圈,有超過50種魚類被發現正在食用塑料垃圾,每年至少有10億個海洋生物因塑料制品失去生命。人類自身也難逃厄運,據研究員指出,估計全球約50%人口的體內都能找到塑料微粒。我們丟棄的塑料,魚類、龜類、鯨類、鳥類等200多個物種都不同程度地攝食了塑料微粒,在生物鏈的環環相扣下,塑料循環到人類自身,危害人類健康。
垃圾分類可從源頭減少塑料污染,生活中我們做好垃圾分類回收,按分類對垃圾進行投放,可以有效的減少垃圾對環境的污染。把垃圾進行合理分類,就是為了讓后續的處理更方便、環保、有效,同時提高回收利用率。比如塑料能夠多次熔化成形,回收利用塑料能夠減少環境污染。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取玻璃熔化的溫度,比用生料熔煉的溫度低很多很多。許多金屬可以被熔化再利用。回收利用廢金屬,既能節約能源又節約礦石資源。
垃圾分類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也應該從自身做起。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粵能環保:推動企業垃圾分類成功的引擎 2024-09-05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