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必讀六份紅頭文件
碳排放權交易,是全球碳減排的重要策略性工具,通過提升碳排放的排放成本,通過經濟手段刺激相關工業企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轉換效率,在歐盟、新西蘭等國家均有較好的實踐效應。
碳排放權交易的基本原則,其實就是一個國家或某地區,為每個二氧化碳排放較多的企業,給予一定的二氧化碳免費或低廉收費的排放權額度。
企業必須持有這些額度,才可以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
如企業排放量被環境部門監測審核,認為高于其持有的碳排放權額度,則需要在國家指定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購買排放權額度。
市場上可出售的排放權額度,一般來自部分優秀企業通過節能減排,節余的排放權配額,可通過市場轉讓給其他配額不足的企業;
國家也會根據碳市場情況,定期通過拍賣或有償轉讓方式,出售一批碳排放權配額。
也可見下圖(圖片來自網絡)
最新消息,歐盟碳市場上周最新碳價為56.40歐元每噸,再次刷新歷史記錄。
要想搞懂碳排放權交易,就必須搞懂我國碳排放權市場的交易規則和基本供需關系。
以下六份生態環境部最新紅頭文件,是必須搞懂的。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
《碳排放權登記管理規則(試行)》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規則(試行)》
《碳排放權結算管理規則(試行)》
《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
《納入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
01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
下載地址
//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2/202101/t20210105_816131.html
這份文件是構筑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總綱性文件,規定了碳排放權交易由誰來負責管理和實施。哪些企業和單位被納入重點排放監管,被納入的條件是什么。碳排放權配額的發放原則是怎樣,免費為主還是收費為主。
重點排放單位要如何獲取碳排放權配額,獲取之后要如何履約,配額不足要如何行動。如不能履約將接受哪些處罰等等。
太陽能、風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企業,制造出來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簡稱CCER(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如何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如何抵消企業碳排放。
建議重點關注條款:
第八條 溫室氣體排放單位符合下列條件的,應當列入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以下簡稱重點排放單位)名錄:
(一)屬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
(二)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第十一條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確定名錄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將相關溫室氣體排放單位從重點排放單位名錄中移出:
(一)連續二年溫室氣體排放未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
(二)因停業、關閉或者其他原因不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因而不再排放溫室氣體的。
第十五條 碳排放配額分配以免費分配為主,可以根據國家有關要求適時引入有償分配。
第二十九條 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以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碳排放配額的清繳,抵銷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5%。相關規定由生態環境部另行制定。
第三十九條 重點排放單位虛報、瞞報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或者拒絕履行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義務的,由其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由重點排放單位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測算其溫室氣體實際排放量,并將該排放量作為碳排放配額清繳的依據;對虛報、瞞報部分,等量核減其下一年度碳排放配額。
第四十條 重點排放單位未按時足額清繳碳排放配額的,由其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二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對欠繳部分,由重點排放單位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等量核減其下一年度碳排放配額。
02
《碳排放權登記管理規則(試行)》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規則(試行)》
《碳排放權結算管理規則(試行)》
下載地址
//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1/202105/t20210519_833574.html
三份文件主要是規定了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如何登記成為交易主體,哪些機構哪些人不得參與交易。如何開展交易,交易報價下限如何,交易市場將如何管理交易,生態環境部將如何調節市場供給和價格等。
尤其規定了,目前可供交易的產品,為碳排放權配額現貨,生態環境部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適時增加其他交易產品,也就是說碳期貨等其他碳金融產品,還需等待時日。
同時,在生態環境部公告里規定。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機構成立前,由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承擔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賬戶開立和運行維護等具體工作。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成立前,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賬戶開立和運行維護等具體工作。
建議重點關注條款:
碳排放權登記管理規則(試行)
第四條 重點排放單位以及符合規定的機構和個人,是全國碳排放權登記主體。
第五條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產品為碳排放配額,生態環境部可以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適時增加其他交易產品。
第十九條 重點排放單位應當使用符合生態環境部規定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配額清繳。用于清繳部分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應當在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注冊登記系統注銷,并由重點排放單位向注冊登記機構提交有關注銷證明材料。注冊登記機構核驗相關材料后,按照生態環境部相關規定辦理抵銷登記。
第二十八條 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及其相關直屬業務支撐機構工作人員,注冊登記機構、交易機構、核查技術服務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得持有碳排放配額。已持有碳排放配額的,應當依法予以轉讓。任何人在成為前款所列人員時,其本人已持有或者委托他人代為持有的碳排放配額,應當依法轉讓并辦理完成相關手續,向供職單位報告全部轉讓相關信息并備案在冊。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規則(試行)
第六條 碳排放權交易應當通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進行,可以采取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者其他符合規定的方式。
第七條 交易機構可以對不同交易方式設置不同交易時段,具體交易時段的設置和調整由交易機構公布后報生態環境部備案。
第九條 碳排放配額交易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價格”為計價單位,買賣申報量的最小變動計量為 1 噸二氧化碳當量,申報價格的最小變動計量為 0.01 元人民幣。
第十條 交易機構應當對不同交易方式的單筆買賣最小申報數量及最大申報數量進行設定,并可以根據市場風險狀況進行調整。單筆買賣申報數量的設定和調整,由交易機構公布后報生態環境部備案。
第十八條 生態環境部可以根據維護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需要,建立市場調節保護機制。當交易價格出現異常波動觸發調節保護機制時,生態環境部可以采取公開市場操作、調節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使用方式等措施,進行必要的市場調節。
第二十條 交易機構實行漲跌幅限制制度。交易機構應當設定不同交易方式的漲跌幅比例,并可以根據市場風險狀況對漲跌幅比例進行調整。
第二十一條 交易機構實行最大持倉量限制制度。交易機構對交易主體的最大持倉量進行實時監控,注冊登記機構應當對交易機構實時監控提供必要支持。
交易主體交易產品持倉量不得超過交易機構規定的限額。交易機構可以根據市場風險狀況,對最大持倉量限額進行調整。
03
《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
《納入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
下載地址
//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3/202012/t20201230_815546.html
這兩份文件被視作預估即將開始的碳交易市場規模和容量文件,文件中規定了首批參與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的主要交易主體——重點排放單位的數量和名單,年排放量超過2.6萬噸二氧化碳共2225家發電企業或自備發電廠的企業,均被納入碳交易市場,還規劃了碳排放權免費發放配額的比例,規定了不同燃料型發電機組的企業,履約需要上繳的配額最高上限以及所需通過碳市場交易的配額上限等。
建議重點關注以下內容:
配額總量
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根據本行政區域內重點排放單位2019-2020 年的實際產出量以及本方案確定的配額分配方法及碳排放基準值,核定各重點排放單位的配額數量;將核定后的本行政區域內各重點排放單位配額數量進行加總,形成省級行政區域配額總量。將各省級行政區域配額總量加總,最終確定全國配額總量。
配額發放
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根據配額計算方法及預分配流程,按機組 2018 年度供電(熱)量的 70%,通過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系統(以下簡稱注登系統)向本行政區域內的重點排放單位預分配2019-2020 年的配額。在完成 2019 和 2020 年度碳排放數據核查后,按機組 2019 和 2020 年實際供電(熱)量對配額進行最終核定。核定的最終配額量與預分配的配額量不一致的,以最終核定的配額量為準,通過注登系統實行多退少補。
配額清繳
為降低配額缺口較大的重點排放單位所面臨的履約負擔,在配額清繳相關工作中設定配額履約缺口上限,其值為重點排放單位經核查排放量的 20%,即當重點排放單位配額缺口量占其經核查排放量比例超過 20%時,其配額清繳義務最高為其獲得的免費配額量加20%的經核查排放量。
為鼓勵燃氣機組發展,在燃氣機組配額清繳工作中,當燃氣機組經核查排放量不低于核定的免費配額量時,其配額清繳義務為已獲得的全部免費配額量;當燃氣機組經核查排放量低于核定的免費配額量時,其配額清繳義務為與燃氣機組經核查排放量等量的配額量。
地方碳市場重點排放單位
對已參加地方碳市場 2019 年度配額分配但未參加 2020 年度配額分配的重點排放單位,暫不要求參加全國碳市場 2019 年度的配額分配和清繳。對已參加地方碳市場 2019 年度和 2020 年度配額分配的重點排放單位,暫不要求其參加全國碳市場 2019 年度和 2020 年度的配額分配和清繳。本方案印發后,地方碳市場不再向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發放配額。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十一部門聯合印發《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2023-05-01
- “雙碳目標”推動垃圾分類模式駛入轉型快車道 2023-01-18
- 智能垃圾分類全過程環閉監管 2023-06-25
- 河南發布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行動方案 | 推進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 2023-03-05
- 兩部門: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5% 2022-07-19
- 分類做不好,碳價屢屢新高?氣候目標需要更高碳價 2022-09-07
- 垃圾分類數字化賦能,建設“無廢城市” 2023-05-31
- 世界地球日 | 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2-04-24
- 節能減排一起來 2022-02-25
- 生存環境受到嚴重侵蝕時,智能垃圾分類如何實現有效途徑 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