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羅講分類(151):什么才是實現長效垃圾分類的新模式
老羅講分類(151):最近垃圾收費的信息廣為流傳,而呼聲最高的方法就是隨袋征收,這也是臺灣引以為豪的成功經驗。
在香港,曾經也有不少官員甚至環保團體說臺北市的垃圾征費很成功,所以香港應該模仿。
而真相告訴我們。臺北在隨袋征費之外,已經有了很多配套,例如居民垃圾分類習慣已經養成,按時分類投放高度自覺,在小區也有「資源回收戶」回收有用廢物回收點。
其二,而且臺灣也不只有垃圾征費。他們在 1988 年修訂了廢棄物清理法,定明「回收的責任」, 不在于消費者,而在于「生產者(企業)」, 要企業負起責任,竭盡所能讓消費者愿意回收。這樣資源回收在臺灣就形成專業化的體系,基層的回收參與者、回收再造業者等等可以從回收基金得到補貼,在臺灣,那種傳統的拾荒者群體,已經消失。
第三,臺灣的垃圾分類收運工作只有一家企業來完成,垃圾袋的制造、銷售和回收識別也比較容易,這些都是在香港和內地都是無法實現的。
東施效顰,生搬硬套絕不是我輩應該做的事,采用高科技回收技術,降低回收成本,激活居民參與活動,并且強化投放監督和處罰力度,加大垃圾后段分類處理能力,才是實現長效垃圾分類的新模式!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
- 粵能環保:推動企業垃圾分類成功的引擎 2024-09-05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