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國內首款智能口罩回收箱上場增援
疫情當前,國內首款智能口罩回收箱上場增援 |
2019新型冠狀病毒,即“2019-nCoV”,因2019年武漢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發現,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冠狀病毒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等較嚴重疾病。新型冠狀病毒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持續開展流感及相關疾病監測,發現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診斷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 新型冠狀病毒暫時沒有有效的疫苗預防方法,做好個人防護是最切實可行的方法,包括: 1、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衛生,堅持安全飲食習慣。 2、盡可能避免與任何表現出有呼吸道疾病癥狀(如咳嗽和打噴嚏等)的人密切接觸。 3、多飲水、注意休息,提升免疫力。 4、出入公共場所戴口罩是目前核心預防方法之一。 目前肺炎的傳播主要是吐抹,而戴口罩可以有效的預防吐沫飛濺,降低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同時也能有效的預防肺炎的發生。能夠有效隔離病菌的口罩有二類:一次性醫用口罩,N95口罩。 這兩類口罩基本都是一次性的,如果每人每天用一只,那每天廢棄的口罩量將是億級的,那口罩的回收工作量非常大,加上目前是病毒傳染高發期,口罩在使用期間就有沾染病毒的可能,隨意失丟可能會感染到別人,所以集中回收口罩是防病毒擴散最有效的手段。 2003年,廣州的劉教授到香港探親,就因為使用了電梯,污染了電梯的按健,讓后來多人使用電梯的人被感染病毒。因為人傳人,最終讓101人感染上了非典病毒。今年病毒的傳染性據說比SARS還要強,杜絕接觸是最好的手段。 現在每天有上億人在使用的口罩,全國的日產量只有2000萬只,短期內將供不應求,一些不法奸商就會千方百計去回收已用口罩進行二次銷售。不久前,南方某城市,警方查獲一家藥店,采購了2000個“N95”口罩,24000個“高過濾菌衛生口罩”在藥店售賣,這些口罩如果流入到社會不知道將坑害多少人。 在回收方面,雖然各地政府都有意識到口罩需要集中回收,但是大部分地區都是采購傳統的240L塑料垃圾桶,這類回收桶有太多的缺點,如果處理不好反而會引發新的問題: 1、傳統垃圾桶不能做到密閉,把使用過的口罩集中起來,病毒密度增大,自然形成了一個大的毒源,而因為沒有密閉,病毒會四處傳播,造成附近市民感染病毒; 2、傳統垃圾桶不能自動開蓋,如果有感染者摸過開蓋把手,其他居民在投放時也摸了相同位置就有被病毒感染的可能,又形成新的傳播渠道; 3、因為傳統垃圾桶不能封閉,兒童隨時有機會接觸被污染的口罩,拿出來玩耍,造成病毒感染; 4、因為沒有防盜裝置,有不良企圖的人可以偷偷將大量回收的口罩拿走,在不同渠道進行二次銷售,坑害市民。 因此我們在回收口罩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要素: 1、在單位、社區、學校內設置口罩投放收集點,收集容器最好是密閉的; 2、投放口最后可以自動開啟,避免投放廢棄口罩時接觸回收容器,如果接觸了不能用手搓眼睛,并且要馬上洗手,避免被感染; 3、回收容器一定要密閉和防丟失,以防被兒童取出玩耍或被奸商回收,進行二次銷售; 4、政府要求各單位在回收口罩時統計數量,監管口罩收運時的流向并監督銷毀。 但是這些手段不能光靠人去完成,粵能環保的工程師們在疫情爆發后了解到這個情況后,毅然放棄了自己的假期,加班加點研發出國內首款智能口罩回收箱,成功解決了以上問題。 智能回收箱在用戶投放口罩時采用紅外感應、人臉識別或非接觸IC卡開啟投放口,避免投放者接觸回收箱,切斷感染渠道;工程師給口罩回收箱配置了防盜電子鎖和鑰匙,未經授權的人員無法開箱取出已投放的口罩,并且智能口罩回收箱可以統計出被回收口罩的數量,方便政府全流程監管,防止已使用口罩再流入市場銷售;最后工程師位還為口罩回收箱安裝了定時消毒設備,防止回收箱長期使用后成為新的病毒溫床,變成傳染源,保護了居民的使用安全。一旦回收箱將要裝滿了,就回自動通知專業的人員來收運,政府部門可以用電腦和手機監管口罩的收、運、處全過程,真正實現足不出戶的無縫監管。 粵能環保是國內領先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設備制造商,產品在全國30多個城市,100多個垃圾分類項目中運用。在此大的環境下,粵能人愿傾盡全力,用最好的技術,調配最大的產能協助全國人民消滅疫情。 文章案例引自互聯網:和《》 |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中央電視臺CCTV推薦的智能口罩回收箱,口罩等防疫垃圾也能安全處置 2022-04-01
- 粵能智能口罩回收箱,為防疫助力 2021-01-14
- 國內首款智能口罩回收箱上市助力全國人民戰勝新型冠狀病毒 2020-01-31
- 德爾塔病毒來勢洶洶,廢棄口罩回收是關鍵 2021-08-11
- 國內首款智能口罩回收箱在深研制成功 2020-01-31
- 老羅講分類(148):中秋遇上國慶,團圓加生日,19年一次,?大家節日快樂! 20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