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今年進一步擴大生活垃圾分類覆蓋范圍
近日,衡水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衡水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2022年推進方案》,明確衡水市今年將進一步擴大生活垃圾分類覆蓋范圍,為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打造綠色低碳、詩意棲居的幸福之城提供有力支撐。
方案提出,到2022年底,城區范圍內70%以上的居民小區具備生活垃圾分類條件;桃城區城區范圍內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深州、安平、景縣3個示范縣(市)公共機構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為實現上述目標,衡水市今年將從加快分類設施建設改造、提升全鏈條管理水平、探索可持續運作模式、強化宣傳教育四個方面抓好具體工作。
設施建設改造方面,年底前,完成70%以上的居民小區投放點(站)升級改造工作,并至少建成兩座有害垃圾貯存點,分類、分區貯存有害垃圾。城區范圍內居民小區投放點實行定時投放為主,24小時投放為輔的投放模式;綜合考慮居民小區生活垃圾產生量和服務半徑等因素,全部推行“”工作。鼓勵居民以預約上門收運方式處置家庭裝修垃圾和大件垃圾,及時公布收運電話。加快建設信息化智慧監管平臺,逐步實現來源追溯、車載稱重、路線追蹤、處理監督等生活垃圾全過程監管。
全鏈條管理方面,推動產品包裝綠色化、減量化,禁止或限制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銷售和利用,減少或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大力倡導“光盤行動”、“綠色辦公”。實行“不分類不收運”“不分類不得進出小區”的投放管理責任人與收運單位雙向監督機制,杜絕生活垃圾混裝混運問題。城區內生活垃圾收運車輛噴涂清晰醒目的分類標識,加裝衛星定位裝置,全部納入市信息化平臺監管。
可持續運作方面,按照“2000-4000戶1個投放點、1-2個街道1座回收站”的標準,規劃建設一批社區回收網點;以區為單位,建設集散交易市場、分揀加工中心和綜合利用處理基地,促進玻璃、織物、紙類、金屬、塑料等可回收物在分揀中心分類收集,集中運至綜合利用處理基地進行回收利用。
宣傳教育方面,各區及示范縣(市)垃圾分類主管部門每季度至少開展2次垃圾分類進社區、進家庭志愿服務活動,入戶宣傳居民戶數占比25%以上,2022年底前,實現入戶宣傳全覆蓋。夯實學校教育基礎,每學期安排不少于2課時生活垃圾分類教育學習,到年底,將生活垃圾分類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學校數量占學校總數量比例80%以上。實行“紅黑榜”制度, 建設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教育基地,充分激發居民和單位職工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來源:衡水發布
做垃圾分類,用粵能環保。粵能環保研發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采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對垃圾的分類投放、運輸、資源化利用等實現全程智能化管理,取消人員現場督導、減少人員成本;系統搭建了自主研發的垃圾識別的AI算法服務器,針對居民行為和垃圾投放類別進行精準記錄和分析,促進垃圾的正確分類投放行為,有效助力再生資源回收的利用和發展。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粵能環保:推動企業垃圾分類成功的引擎 2024-09-05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