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滾出中國后,對碳中和下的垃圾分類有什么影響……
“”是怎么來到中國的?
90年代初期,中國興起“洋垃圾”進口熱。當時,中國是“世界工廠”,包括制造業在內的諸多產業對原材料有著巨大的需求。
滿載著“中國制造”的巨大集裝箱船離開中國港口,行駛至發達國家,返程時載回這些國家的回收物。在經過分揀加工,作為原材料進入工廠被生產成新的貨物。這條進口供應鏈之所以得以運轉,源于每個環節各自獲利。但是,獲利的背后是對環境的犧牲,洋垃圾到處,綠水青山變成毒水垃圾山。
從哪來,回哪去
近日,斯里蘭卡海關退回了一批來自英國的洋垃圾。理由是進口名錄上寫的垃圾項目為“廢舊床墊和毛毯”,但實際檢測為醫療廢物。這不是英國頭一次在垃圾里夾帶私貨了,美國、加拿大、連全球垃圾分類最好的國家德國亦是如此,直接的原因,是中國“逼”的。
中國拒收“洋垃圾”
2017年7月至2020年底,國家出臺了多部關于洋垃圾的禁令,要求2020年底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那么問題來了,中國不收“洋垃圾”了,那每年數以萬噸計的垃圾都去了哪里?東南亞、印度、非洲等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東南亞,正在大力發展制造業的東南亞等國家成為發達國家的主要替代目標。當然,同時也伴隨著經濟污染的轉移,給上述國家同樣造成了大量的環境壓力。好在,有了中國的禁廢令在前,東南亞國家在短時間內接收了大量涌入的洋垃圾后,紛紛開始摸著中國過河,向發達國家的洋垃圾說不。
中國的一紙,盤活了世界固廢處理業的大棋,也喚醒了全世界垃圾進口國:憑什么干凈衛生是別人的,垃圾是我們的?用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到底值不值?垃圾進口國的覺醒,是垃圾出口國的災難。
垃圾分類對“洋垃圾”作何影響?
發達國家突然發現,在長期依賴中國處理垃圾的這幾十年里,本國垃圾處理行業根本就沒發展起來,無力處理這堆積成山的垃圾。隨著各發展中國家環保意識的覺醒,美國的垃圾已經越來越難賣,一些垃圾實在找不到買家,只好就地焚燒。如今,中國禁止洋垃圾四年了,一些發達國家依然沒有找到能穩定接收垃圾的接盤俠,加上疫情影響,垃圾危機越發嚴重。
一紙禁廢令,戳破了這些發達國家光鮮亮麗的環保神話,原來人家的青山綠水,都是靠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在負重前行。發達國家為了不承擔垃圾處理的責任和義務,至今還在滿世界尋找垃圾進口國,把數量龐大的垃圾銷往世界各地。反而是中國的禁廢令,才實施了四年多,以前體面的洋大人們越來越臟了,以前動輒被洋大人們嘲笑臟亂差的國家卻變得越來越干凈,連那些居高臨下的嘲笑都越來越少了。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中國不做世界的垃圾場! 2021-07-26
- 拒絕洋垃圾,從垃圾分類開始 2022-08-01
- 垃圾分類這件“小事”如何持續 2022-09-26
- 重視垃圾分類,減少垃圾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是保護海洋的第一步 2023-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