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 |半年業務增長近10倍,垃圾回收科技企業「粵能環保科技」獲近五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
36氪獲悉,垃圾回收物聯網方案提供商「粵能環保科技」近日宣布獲得近五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深創投,招商局資本,創業工場VenturesLab和清華同方旗下同方匯金等機構聯合投資。
此前,36氪曾報道過粵能環保科技,該公司聚焦垃圾分類回收領域,主要為政府及企業提供智能垃圾分類硬件產品、垃圾分類大數據服務平臺、垃圾分類宣傳培訓服務、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產品與服務。
截至到今年6月,該公司的業務已經拓展到了全國40多個城市和地區,企業客戶數量超過150個。粵能環保創始人羅惠軍告訴36氪,對比2019年末,2020年上半年公司業務規模增長了近10倍,已經實現了盈利,“本輪資金也主要是用于支持公司業務的快速拓展。”
粵能環保智能分類垃圾桶
2019年6月住建部、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全面推動垃圾分類的執行,同時也激發出垃圾分類服務市場的規模增長。根據46個強制垃圾分類試點城市戶籍戶數、環衛服務市場化中標項目合同金額等數據綜合計算 ,2022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運營服務市場空間約為207.67億元/年。 隨著垃圾分類政策的不斷推行,環衛服務市場將進一步擴容。此估計至2025 年垃圾分類前端運營服務新增市場空間達392億/年,增量空間的彈性可達137.94% 。
面對正在快速增長的百億級垃圾分類服務市場,粵能環保科技的商業模式是建設一個平臺型公司,一方面通過自有智能硬件設備、物聯網平臺、APP產品、垃圾分類宣傳培訓等直接提供垃圾分類運營服務,建設具有標桿作用的運行項目;另一方面,以標桿項目為基礎,將軟硬件產品、服務標準化吸引并輸出給更多垃圾分類的運營公司、科技公司,讓他們使用粵能的產品去服務大型環保集團、政府等終端客戶。
在軟硬件產品上,未來,粵能環保科技還將繼續迭代現有軟硬件產品。羅惠軍告訴36氪,“量產一代、儲備了一代、研發一代”是粵能環保對于軟硬件產品的基本規劃。
“粵能要做的是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而不是純粹的運營商。”羅惠軍說。“此次引進招商局資本,深創投和同方匯金三個股東,也將有利于我們更好切入政府服務市場,加速公司成長。”
此前,粵能環保科技曾于今年3月對外宣布獲得創業工場VenturesLab累計過千萬元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粵能環保:推動企業垃圾分類成功的引擎 2024-09-05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