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遇上環保分類垃圾桶
關于生態文明的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可現今的綠水青山,卻遍布游客的“痕跡”——垃圾,而垃圾分類的普及更成為一大難題。但隨著科技的發展,環保分類垃圾桶的普及讓這些難題正在逐個擊破。
人們缺乏垃圾分類的意識是垃圾分類難以普及的根本性問題,在馬路上,我們常常看到有人將垃圾隨手扔進環保分類垃圾桶,忽視了垃圾桶前粘貼的類別標簽。為了加強人們對于垃圾分類的意識,網絡上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垃圾分類廣告語。還有科研人員研發了一款名為“Land Fill Bill”的垃圾分類的小游戲,這款游戲發布于各大游戲網站。其主要流程為:在源頭上將垃圾分類投放到環保分類垃圾桶,并通過分類的清運和回收使之重新變成資源。這款游戲操作簡單,生動形象地將垃圾分類的全過程展現出來,適合6到7歲的小朋友使用。給小朋友從小灌輸垃圾分類的意識,真是“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
近幾年垃圾分類的意識逐漸得到加強,但是也出現了一些認為“垃圾分類很麻煩”的聲音。21世紀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對于生活追求簡易和高效,垃圾分類的確是一個較費時間和精力的過程,不僅要仔細地分清各種垃圾,還要找到不同類別的環保分類垃圾桶投放不同的垃圾。但21世紀也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如今很多行業提供上門服務線上交易,垃圾分類也可以如此。2017年9月,武漢環境衛生科學院推出手機軟件“環衛云”平臺,通過手機軟件與上門服務點的設置,將垃圾分類與手機進行連接,實現上門收集回收垃圾,為人們垃圾分類提供便民的服務。
當我們將垃圾分類完,投入環保分類垃圾桶時,一些沒有垃圾分類意識的清潔人員,會將我們分類完成的成果又重新投放到一起,使得垃圾分類無法實現。有清潔人員表示,環衛部門既沒有安排人員、車輛,專門清運垃圾,更沒有向廣大清潔工講解如何處置分類垃圾,時間久了,街頭的分類垃圾箱就成了擺設。2007年8月,北京東城區試點全市垃圾分類智能系統。這是一個半智能的環保分類垃圾桶站,集齊了多種不同類別的環保分類垃圾桶,方便人們一齊投放不同的垃圾,還可以呼叫垃圾分類人員幫助。這個垃圾桶最大的特點是,當該垃圾箱內某一類垃圾集滿時,系統會自動通知環衛部門安排車輛運送垃圾,而清潔人員只需將此類垃圾搬上車輛。
我們需要科技為我們帶來的便捷,更需要讓我們得以生存的綠水青山,當科技遇上垃圾分類,綠水青山勝過金山銀山!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未來發展與挑戰 2024-10-12
- 粵能垃圾分類箱,快速解決居民"手機危機" 2024-08-30
- 智能垃圾分類:打造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2024-10-29
- 鹽田區 2024 年 11.8 垃圾減量日“換享市集” 主題宣傳活動 2024-11-06
- 科技助力垃圾分類:構建綠色未來的智能解決方案 2024-10-22
- 高效實施臺風后的垃圾分類策略 2024-09-20
- 智能垃圾分類: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創新之路 2024-10-14
- 垃圾分類:新時尚下的環保行動 2024-11-11
- 粵能環保:推動企業垃圾分類成功的引擎 2024-09-05
- 綠色行動:11類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