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日常必需品,竟是僅此于石油的第二大工業污染源
每年換季時節都會買很多新衣服
日積月累家里就會產生許多的陳年
時間久了就會被我們丟棄
要知道,行業占全球碳排放的10%
仍然是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工業污染源
這一事實在某種程度上
不像農業或塑料垃圾的負面影響那樣
得到公眾的關注
但這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碳達峰”、“碳中和”成為熱詞,明確提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020年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向世界鄭重承諾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服裝從原材料的制作到其自身的生產、運輸、使用以及廢棄后的處理,在其生命周期內的每一個環節都與環境、資源密切相關。
例如有國外相關環保機構做過一系列調查,一件約400克的100%滌綸褲子在經過輾轉各國的原料采集、生產制作、銷售直到消費者手中多次的洗滌、烘干、熨燙后,其全部耗電量約為200千瓦時,如果電能由煤提供,就會排放出約47千克的二氧化碳,相當于褲子本身重量的117倍。
相比之下,棉、麻等天然織物不像化纖那樣由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因此消耗的能源和產生的污染物要相對較少。英國劍橋大學在類似研究中得出結論,一件250克的純棉T恤,從原材料提供到最后的回收或焚燒,一生消耗的能量約等于30度電,二氧化碳排放量為7公斤。
還有相關資料表明,以每人每年少買一件衣服為例,少買一件500克的衣服就能夠減少5.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全國2500萬人每年少買一件衣服,減少的碳排放量就是14萬噸二氧化碳。
低碳是未來的絕對趨勢
低碳是未來生產和消費的的趨勢,服裝行業也不例外,首先,是在服裝面料的生產環節,盡量用原始的天然纖維原料,比如棉、麻、真絲,少用石化產品,這樣原料在加工過程中,從源頭上保證了低碳排放,還支持了農業的產業結構調整,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其次,在服裝的設計過程中,提倡回歸自然,盡量采用天然纖維面料,用棉、麻、毛、真絲面料,既舒適、又符合綠色生態理念,減輕了碳排放量。再次,在服裝的制作過程中,多采用傳統工藝.既符合現代人們對天然纖維的愛好、追求精工細作的心理,又可以減少石化產品的使用,符合低碳經濟的要求。
最近瀏覽:
相關產品
相關新聞
- 回收箱里的舊衣物去哪里?舊衣物回收背后的百萬內幕! 202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