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智慧垃圾分類桶設計

垃圾分類存在更大的問題是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并未使用分類垃圾桶垃圾分類,通常的公園當中都設有上文所提及的三種垃圾箱,大多數的人會依照分類垃圾桶處理手上的垃圾,但依然存在有少數人以趕時間、麻煩等不成理由的理由隨意投擲垃圾,使我們的環境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同時也對我們的生命造成了威脅。首先來說一說運用在我們手機電腦當中的鋰電池,它是一類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倘若將其隨意丟擲,使其極片吸水,與電解液發生反應氣鼓或因外部環境溫度過高等意外事故,都可能會導致鋰電池爆炸,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我們應當實行垃圾分類,保護好地球的生態環境,使其不受到更多的危害,根據分類垃圾桶的提示正確丟擲垃圾,當看見他人隨意丟擲垃圾時也應當正確提示他。垃圾分類,你的一小步,世界的一大步。

垃圾分類是對垃圾收集處置傳統方式的改革,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人們面對日益增長的垃圾產量和環境狀況惡化的局面,如何通過垃圾分類管理,限度地實現垃圾資源利用,減少垃圾處置量,改善生存環境質量,是當前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迫切問題之一。垃圾增多的原因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項消費增加了。據統計,1979年全國城市垃圾的清運量是2500多萬噸,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運費是1.16元/噸,是1979年的4倍。經過高溫焚化后的垃圾雖然不會占用大量的土地,但它投資驚人,難道我們對待垃圾就束手無策了嗎?辦法是有的,這就是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就是在源頭將垃圾分類投放,并通過分類的清運和回收使之重新變成資源。

由于我國垃圾沒有進行分類處理,現代的垃圾含有化學物質,有的會導致人們發病率提升。如果通過填埋或者堆放處理垃圾,即使遠離生活場所對垃圾進行填埋,并且采用了相應的隔離技術,也難以杜絕有害物質滲透,這些有害物質會隨著地球的循環而進入到整個生態圈中,污染水源和土地,通過植物或者動物,終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

改變生產方式,歷行節約資源。引導企業向清潔生產、綠色生產方向發展,改變落后生產方式,變粗放型為節能型、集約型,杜絕高污染、低效能項目建設,對垃圾污染物實行總量控制,特別是對有有害物質的處理,要本著安全、慎重、企業回收原則,對有利用價值的廢棄物,不允許浪費丟棄,切實做到物盡其用,使廢棄物資源化,對確無利用價值的廢棄物,必須經過化處理,才可進行填埋或焚燒。加大宣傳力度提倡綠色消費。通過電視、媒體等多種渠道,利用各種形式,宣傳垃圾污染危害性,普及環保知識,宣傳法律、法規,提高環保意識。居民應當將垃圾分類收集,自覺減少垃圾產生量,積極使用可降解物品,比如紙制品、木制品等,使垃圾減量化方興未艾。盡量購買使用綠色認證產品、無公害產品,形成一個綠色進家庭,家庭愛環保的良好氛圍。實行收費政策。

生產的迅速發展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商品消費量迅速增加,垃圾分類桶垃圾的排出量也隨之增加。例如,日本在1968~1977年的10年中,按城市人口平均計算的垃圾排出量的增長曲線,同收入的增長曲線基本一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英國、法國每人每日平均垃圾排出量在近18~20年內增長一倍。垃圾數量增長還受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有些工業發達國家勞務費用高昂,工業消費品的修理費用有時超過購置新物品的費用,湖北垃圾分類桶促使人們不惜扔棄舊的物品。美國70年代平均每年扔掉的舊汽車就達900多萬輛,各種紙2700多萬噸,罐頭盒480億個。

《漢書·五行志》:“商君之法,棄灰于道者,黥。”灰即垃圾;黥是在人臉上刺字并涂墨之刑,為上古五刑之一。如今隨地亂扔垃圾,不過就是遭受幾個路人的白眼,最多罰點錢,但在商鞅的時代,亂扔垃圾可是要在臉上刺字,告訴所有人“此人不講文明”的。《韓非子·內儲說上》中也提到:“殷之法,棄灰于道者斷其手。”也就是說,在路上扔垃圾,是要剁手的。即便制定了如此殘酷的律條,也還是很難保證道路完全整潔,故而當時還設置了“條狼氏”一職。《周禮·秋官》中,就有一些關于“條狼氏”的記載。“條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掌執鞭以趨辟,王出入則八人夾道,公則六人,侯、伯則四人,男、子則二人。”清代的顧炎武在《日知錄·街道》中解釋道:“古之王者,于國中之道路則有條狼氏,滌除道上之狼扈,而使之潔清。”條,為洗滌之滌;狼扈,則指縱橫散亂之人或物。可見“條狼氏”的職責是清除道路、驅避行人,算是環衛工人與城管的結合。先秦時期,還出現了下水道,用于排污水和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