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智慧回收箱設計

近期由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發布的《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調查報告(2019年)》顯示,92.2%的受訪者認為垃圾分類對于保護我國生態環境是重要的,但僅30.1%的受訪者認為自身在垃圾分類方面做得“非常好”或“比較好”。 目前,各地推行垃圾分類威懾力的“武器”依然是罰款。此外,有的城市對違規投放垃圾增加了信用懲戒措施。 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海云看來,目前公眾尚未充分認識到垃圾分類的必要性,還需要加強引導。他說:“立法是為了更好地引導民眾去執行分類,而不是強制民眾進行分類。推進垃圾分類的關鍵在于,如何加強公眾主動分類的意愿。公眾了解分類后的垃圾終去了哪里、如何再利用,將起到哪些生態效應和環境效應,才會感覺到主動分類的行為是有意義的。”

垃圾的產生是源于人們沒有利用好資源,將自己不用的資源當成垃圾拋棄,這種廢棄資源的方式對于整個生態系統的損失都是不可以估計的,垃圾一旦通過填埋或者焚燒的方式處理,想要重新利用就是極為困難的。在垃圾處理之前,通過垃圾分類回收,就可以將垃圾變廢為寶,如回收紙張能夠保護森林,減少森林資源的浪費;回收果皮蔬菜等生物垃圾,就可以作為綠色肥料,讓土地能夠更加肥沃。

智能垃圾桶采用先進的微電腦控制芯片、紅外傳感探測裝置、機械傳動部分組成,是集機光電于一體的高科技新產品,回收箱當人的手或物體接近投料口(應感窗)約25cm—35cm時,垃圾桶蓋會自動開啟,待垃圾投入3-4秒后桶蓋又會自動關閉,人、物不需接觸垃圾桶,徹底的解決了傳統垃圾桶對使用者存在的衛生感染的隱患,回收箱設計能有效杜絕各種傳染性疾病通過垃圾進行傳播和防止桶內垃圾氣味溢出。

在沒有一個成功模式的情況下,應該是集思廣益、廣納諫言,鼓勵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百家爭鳴!小平同志說:“抓到老鼠的才是好貓!”同理:“能讓居民都自發參與分類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好的垃圾分類模式一定是可持續、可復制、可推廣的。